如何做好实之有效的企业内训
在当下,任何一家母婴连锁系统从门店日销到大促活动,都在做企业培训,就其广义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员工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进行的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再教学行为。通过岗位的职责、技能等多方面的需求定位,培养专岗专项的岗位人才,从而促进公司的整体工作质量及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1、从企业生产管理角度
企业快速发展,新的模式、新的技术的引进必然会导致岗位竞争力的强化,而对于公司而言,从成本以及人才忠诚度等各方面考虑,选择高素质的新人已经成为基础培养的先行模式,这也意味着人才的专属培训势必先行。
而这些依靠员工在校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及公司的要求。
2、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角度看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除了薪资的决定性作用之外,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需要点,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满足以后会继续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得到不断发展。这种满足不是物质薪酬的有限刺激能够解决的。所以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时代的需要。也是企业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有效途径之一。
3、如何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1)做好企业培训必须转变观念
“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要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必须对企业培训的意义予以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培训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的忧患意识,要明白今天的培训决定着明天的企业竞争力、信誉度和员工素质结构,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证。
当然,教育培训效益有一定的滞后性,使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培训的重要性,觉得培训工作与企业无关,企业自身资金已经非常有限,如果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开展员工培训不划算。同时,由于没有完善的保证机制,一部分企业员工在没有参加培训前勤勉工作,培训之后则忙于跳槽,使企业蒙受较大的损失。
所以,要想做好培训工作,必须转变这种观念。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需要,对于一些管理机制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措施得以有效克服。
(2)做好企业培训,必须选择受训员工
企业在送培员工时,除了考虑岗位需要,也应考虑员工自身特点,因势利导,把岗位需要和员工需求结合起来,做到在受训员工选择中注重资质、注重潜质,开发禀赋,挖掘潜能。
(3)做好培训工作,必须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投入
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也是事业及技巧的开拓。所以一方面做好企业内部的培训之外。另一方面,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师资无法提供有效培训的时候,合理外聘或送学员进修。这一切都需要有财力、物质等教学资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训工作。
(4)办学方式上以达到培训目标为主,具体形式灵活多样
由于参加企业培训的员工大都是在职人员,企业也不可能为了员工的培训而停产,这就决定着企业员工不可能大量、长期的脱产上学,这就要求企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事也能够灵活的安排核心员工进行能力提升。
(5)科学对待培训
由于培训的针对性,首先培训课程的设置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其次培训是执行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戴明环(PDCA) 理论适用于企业培训。P、D、C、A分别是Plan、Do、Check、Action,代表着一个循环中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形成了PDCA循环,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培训之后,需要通过不断的应用进行验证,循环往复得出最符合企业本身所需要的精髓。
这也是很多培训企业、员工抱怨培训没有效果的核心问题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一场培训过后的应用以及验证是培训结果导向的关键所在。
总之,员工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决定企业明天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切实做好每一年,每一期的员工培训计划,通过不断培训,加强员工素质,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的实力跃迁!
内训,是根据客户企业培训的需求,为企业定制课程。具有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师资充分灵活性。通过内训,可以为学员提供一个快速全面了解现代企业运作机制、掌握管理精要、提升个人管理能力的方法和机会;同时,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管理层的沟通和共识。企业内训是世界500强普遍采用的一种培训方式。也越来越多的在国内企业认识和运用——企业内训通常能较好的达到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内训业务流程:
提交内训需求→沟通→初步方案→签订合作协议→具体方案→实施→总结
培养目标
通过个性化、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实施形式、师资专家配备等方法,实现培训目标。
企业在经营到一定规模后,要达成企业预期的战略目标,仅凭领导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加上整个中高层管理团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梦想。作为第二梯队,企业的中层管理队伍是否与企业高层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决定了他们是否有能力完全领悟企业高层的战略意图;是否有能力从全局的利益出发来思考日常的管理问题,从而积极配合高层制定并贯彻执行相关决策。
除了提升管理、熔炼团队这样的目标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培训来了解相关政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搭建 产、学、研、政、金、介、贸、媒融合的平台,高质量的培训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
想了解更多关于企业内训的相关内容,可以联系在线老师了解更多!
上一篇:增强消费者记忆的新营销法则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趋势